
發布時間:2022-05-25 點擊:3792 次
十幾年前電商的崛起,對線下零售商家們的沖擊可以說是非常的大,零售商家為了盤活店鋪生意,一直都在尋求新的商業模式,比如說開通線上店鋪,但隨著電商紅利消失,消費者購買商品不僅僅局限于電商平臺,開始更注重消費體驗,傳統電商又進入了停滯的階段。
這時,一種將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進入了零售商家們的視野,這種模式可以給到用戶非常良好的購物體驗,可以更好的觸達消費者,達成銷售轉化。同時,基于社交如今發展的迅猛之勢,商家和品牌們開始走進社交電商。
起初社交電商剛被提出來的時候,濃濃的一股“微商味”讓不少人嗤之以鼻,并不看看好,沒想到2020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卻讓品牌們都活成了自己所“討厭”的微商。線下門店客流量銳減,品牌們只好匆忙轉戰線上,上線小程序、社區團購、運營社群、直播帶貨,走上了社交電商的道路。
拼多多的崛起,很大程度在于對下沉市場定位的準確性,以及利用好了微信這一社交平臺,通過分享拼團享低價購物的社交玩法,不僅消費者能得到更好的消費體驗,而且也很好地為商品和平臺進行了導流,達成社交裂變。
一個僅4人團隊的美妝自營品牌“澤然”也是將線下渠道自營售賣拓展到了線上,打造了自己專屬的社交電商小程序,將線下代理轉移到線上便于管理,同時設置傭金福利,利用商品推廣海報擴大社交裂變,借助秒殺、拼團、優惠券等營銷玩法快速吸粉,單月業績達到近100萬。
由此看來,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都能從社交電商中獲得利益,零售商家和品牌要想真正著手去做,需得先摸清它的底層邏輯,根據自己的現狀與發展需求進行布局。
1、社交電商是基于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線上交易
社交電商拆開來看,分別是“社交”和“電商”兩個詞,顧名思義是以社交為內核的賣貨方式,在社交環境當中,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熟悉或陌生的關系,相互間交流要么出自信任要么出自興趣,相較硬生生的廣告推薦,社交好友推薦的效果明顯會更好一些,這也是社交電商區別于其他電商最大的特征。
2、消費方式升級,從“有什么買什么”到“發現什么買什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5G應用,用戶、數據、支付的統一,人們的消費方式發生了改變。傳統電商平臺的社交屬性并不明顯甚至是沒有,所有商品都是固定好擺在那里,消費者有需求了就會購買,商品間主要的競爭來自平臺內的關鍵詞搜索排名、月銷量和好評率等;但社交電商不同,就好比如說你在逛小紅書APP,起初只是隨便看看,慢慢地就被一直關注或者點贊收藏量都特別高的小紅書博主種草到了某樣商品,毫不猶豫點擊鏈接下單了。從“有什么買什么”到“發現什么買什么”,足以體現出社交對人們消費方式的影響。
3、“流量”VS“留量”
社交電商較傳統電商在獲取流量方面更容易些,但近年來流量紅利逐漸消減,品牌不僅要思考如何將用戶吸引進來,更要思考如何將他們好好留住。建立私域流量是品牌做社交電商必不可少的步驟,品牌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小程序、微商城,對用戶畫像能有更清晰的認知,推出老帶新、會員分傭、拼團裂變等的營銷方式,增強用戶粘性與活躍度,留存用戶。
品牌們要想做好社交電商,技術與運營二者缺一不可。趨勢云深耕社交電商領域,擁有百人技術開發團隊和十六年的開發經驗,可幫助品牌和商家快速搭建分銷、零售一體化微商城系統,以新零售內核驅動社交裂變。
提供拼團、拼團抽獎、海報分享、秒殺、分銷、積分兌換等社交玩法及多樣營銷工具,為品牌和商家提供全方位的技術與運營服務。以領先的技術和運營服務和敏銳的市場嗅覺幫助商家優化流程、提升服務、降低成本、整體提升市場競爭力。